正文 第三卷 边工边读边经营_一二七 也算是一次考察(五更求花求订阅)
正文 第三卷 边工边读边经营_一二七 也算是一次考察(五更求花求订阅) (第1/2页)林晓阳父子谢过了朱主任请到他家吃饭的客气之后,林晓阳凭前世的印象,带父亲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食店,让父亲品尝这里的一个特产——当地一种出名的面条。
那家叫“春宛”的小食店,还像林晓阳前世时一样,不起眼地躲藏在一条小巷的深处。不过,应了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这句古话,小食店凭着它的价廉物美,生意不错。
林晓阳父子走入小食店时,才几张枱的店里,已经坐着不少食客。父子俩找了张靠边的枱坐下之后,林晓阳向那兼职跑堂的老板娘,打听了面条的价格。
一碗斋的汤面条,还是林晓阳印象中的五毛钱。
在平均工资大概是四、五十块钱一个月的当代(当时社会上还没有平均工资这一说,这个数字是林晓阳根据他所知的圈子,推测出的大概数据),五毛钱一碗的面条虽然不算贵,但也并不算便宜。
林晓阳在父亲埋头吃着面前那大号汤碗盛的面条时,自己也边吃边仔细体验这称“银丝面”的当地特产。
“银丝面”是一种跟麻线差不多大的面条,它之所以叫“银丝面”,因它的外表黄白中透亮,在光的照耀下,酷似银丝。
“银丝面”是江口市一个叫外江的地方特产。
不知这家叫“春宛”的小食店的老板或老板娘,是不是外江那地方的人?他们的面条就在小食店的厅堂里制作而成。
小食店厅堂的一角,放着一台电动的小型面条机,当面条卖到差不多时,老板娘就拿出一团和好的面团,到面条机里现场做出一筐面条来,然后接着再卖。
林晓阳细细咀嚼了一口面条,韧、脆、爽、滑,无论口感还是味觉,这面条都不愧它久负的盛名。
面条机是普通的面条机,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林晓阳估计这面条制作的特别之处,应该在和面的功夫上。
经历过后世的林晓阳知道,他现在品尝着的这种土特产,在后来几十年的岁月里,一直就打不起它的品牌,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流传,而且,随着后来的冒牌产品出现后,这种流传年久的土特产,更是呈日渐式微之势。
虽然,南方人不以面食为主,但面条也不是没有市场,在日常的早餐与宵夜中,面条占的比例还相当重,所以,面条这门生意,应该也不是没有做。
此刻的林晓阳,又发现了一个商机。不过,此刻的他,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能力去挖掘这个商机,现在他唯一能做的,只是抓住机会,在冒牌产品没有出现之前,多品尝几次。
吃过了面条这顿午餐之后,林晓阳他们父子本来就要乘车出市区,然后再换乘长途车回家。但林晓阳看到他父亲见了汽车后那紧皱的眉头,突然生出了一个走路出市区的念头。
晕车的人吃饱了不宜坐车,特别是坐那沙丁鱼罐头般的公共汽车,因为颠簸、拥挤和混浊的空气,都会导致晕车的人呕吐或更晕车,所以,林晓阳就向他父亲提议,沿着公交线路向市区走去,走到累了再坐车。
林晓阳的父亲接纳了儿子的提议,于是,父子俩就向着市区的方向,开始了步行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