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0章 放官青华州
第680章 放官青华州 (第1/2页)朝堂之上,三个新晋的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和其他官员一样列队而站,而且还站在前面,一样参与朝政。
每一个问题,当今圣上都会点问他们看法和做法。
叶子皓早已收拾了心情,认真对待今天的问题,表现已恢复正常。
淡定自若的气度又可圈可点,让礼部尚书松了一口气。
就连站在龙台之侧的太子殿下,也觉得有意思,便有些理解礼部尚书昨天回来禀报的原因了。
今天不但问了国政、外交,连民事也问了不少,三个新人皆有自己的看法。
但在如何解决兵线太长、粮草供给延时而若战争起时如何自救的问题上,叶子皓的兵田制便让大家眼前一亮。
并不是当权者不会兵田制,而是为主之道,既要放权、又要防权,两难之间的权衡点便是关键。
而叶子皓的兵田制,便是在边关后方建议兵镇,由军户种田直接供给。
驻军操练,不定时分批分流进兵镇帮忙兵田种、收,将五成收归军营,三成归军户,一成归税收、一成慰问有功之军及抚恤军属。
别小看这一成,若有万亩良田,便不会少于五万七千石,若请有经验的农人悉心种植,不说增产,也不会低于这个数。
当然要考虑天灾**的问题,但以常识来论,这个数是不会差太远了。
叶家便有几十亩良田,按亩产八百斤,一斤粮价十文来算,便有八两银子,二十亩田便有一百六十两收成。
但实际叶家还要缴税,还要交束修,还要留口粮,剩下的赚头自然就不多了。
农家人,大抵如此。
叶子皓以自身情况作例述,以兵田万亩为实例,满朝文武皆可清清楚楚地了解兵田的好处。
解决了军户无田、家境困难的隐忧;
发挥了军人的余热、解决了农丁不够的难处;
减少了朝廷军饷的压力、提升了供给的速度和效率;
以田养军、以田养军户,还能有一成上税,国库还未出粮,这可伸展性便不可限量。
当然不是说国库从此就不用拔军饷了,而是这么一种便让国库变得无限强大,粮草充足、军、民皆有好处可享。
当然北方一季麦子、一季稻,还能套种黄豆、绿豆、棉花、高粱、玉米……
只要地垦种出来,就没坏处。世世代代种田人皆是如此传承下来,应用在任何地方皆是如此。
叶子皓是农家出身,便出此见解,也是实打实的例子,旁人无法反驳他红口白牙、纸上谈兵,就连圣上都点头嘉许。
最后,当今圣上便决定让叶子皓去东华州做城守。
因为东华州便有边城六县,是东黎北防之地,秦将军驻军在前方,叶子皓在后方配合种兵田,不是更有利军、民合作吗。
但立刻就有几个官下出列反对,说叶子皓是东华州人,固然了解,但毕竟在自己的乡土上,怕多有不便。
便有人提议去青华州,青华州城守刚好五年一任快到,虽无差处,但也无实政可圈点,不如换了。
于是一路论辩、提议下来,当今圣上便下旨,叶状元放官青华州,颜榜眼则去东华州。
地方城守为正四品,他们虽名次分前后,但此时官职便无上下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