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对质昊天
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对质昊天 (第1/2页)魔头会死,凡人也会死,众生总是不计其数的死去——
甚至可以说,他们活着就是等待着死去。
那些自以为证得了‘永生’的凡人实际上也没有获得真正的永生,在具备实在性之前,他们的永生只不过是稍微长一点的生命,根本谈不上远离死亡。
因为就连组成他们的物质也会消亡,一切的事物都会毁灭。
但是,昊天不应该死。
这是不对的,世界的灵魂不能死,甚至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。
整个完整的,永恒的宇宙。
天空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,每一个原子和分子,它们之间的距离,力,相互作用。
所有的世界,所有的时空,所有的陆地,海洋,天空和那里面的生命……
过去所有的日子,现在所有的日子,未来所有的日子——
能够看见所有的思想和所有的情感,所有的遗憾和所有的希望。
一颗石头、一根蜡烛、一个高等生命、一座村庄,乃至于一个星系,以及一个个可观测宇宙,都不缺少,所有事物在真实位置上的每一粒尘埃都在于此。
如果昊天死去了,那这一切该变成什么样子?
这个现实宇宙的灵魂将会逝去。
似乎是察觉到了此刻李启正在思考的事情。
太岁突然开始了一场‘演道’。
他在演示,当一位崭新的‘昊天’诞生之后,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。
在太岁的演示之中,一个‘温柔’的昊天消失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跃动的活力和极度的平静自相矛盾的混合而成的强烈意志,这个意志的主观性极强,以至于他完全没有任何‘温和’的意味
在此之前,每一块石头、大海、树木、空气、太阳,都在说着不同的话。
而现在,它们却说着同一句话,歌颂着同一个昊天。
大海与太阳分享一切,树木和道路一起歌唱,大地意识到空气,空气留意着大海。
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与周围的其他元素和谐共处,大家都是一体的事物。
那时候,众生将会变成一个‘圆’。
只是,每一个圆的大小都不一样,互相一层层的套在一起。
每一个自己,都像一个小圆的圆心,这个小圆的圆心,和一个大得多的大圆的圆心重合。
所有的圆心都重合在一起,不同的圆,不同大小的圆,共用一个圆心。
所以,每个人的自我,都和这个崭新的‘昊天’相遇了。
对每个人来说,他们都将面对降临的崭新昊天。
太岁展示着这一切。
李启看着这些……
然后,他突然说道:“我现在理解昊天了。”
太岁那只占据了半颗星球的巨大眼睛突然皱眉。
“这世上,还是多画几个圆,多几个圈比较好。”李启如此说道,随后转身,准备离去。
“你要为了昊天放弃自己的道途!?”太岁大声叱喝,有些不可置信。
“你说什么胡话呢?这就是我的道途,若是要为了灭魔而毁灭众生的可能性,那我宁愿和天魔握手言和。”李启回答道。
“你不可能和天魔握手言和,你这是把性命交给天魔!”太岁继续呼喝道。
是的,如果李启选择不灭魔,无法进行下一步,那么等天魔结束这段时间之后,李启恐怕真的要被天魔弄死了。
他能等到下一步吗?能等到变成‘太古’之后的那么长的时间吗?
然而李启头也不回,只是摆了摆手,说道:“道不同,不相与谋,我自去找昊天商谈,你们要是对我有意见,可以在这里和我出手。”
语罢,李启朝着‘天庭’走去。
但凡有人想拦,那就来拦。
试试看他李启现在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,不擅争斗。
不过,太岁并没有阻拦李启。
只是悄然消失在这里,走的时候,还伸出长长的舌头,将旁边的几颗星球舔舐吃掉了。
看得出来,他心情不是太好。
他有些不太理解李启为什么要放弃。
根据以往的了解,李启并不是什么坚定的昊天支持者。
而且,昊天毫无疑问和他有道争,他有充足的理由和完全不可动摇的决心来执行灭魔计划。
而现在,他为了昊天,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灭魔计划,甚至可以说在遥远的未来放弃了自己的生命。
真是匪夷所思,是什么事情促使他做这件事?
二品主动选择放弃生命并不是少见的事情。
不谈很远的事情,阳真铅,因为道途断绝,所以主动选择寻死。
又比如,人皇陨落之时,就有一些人道二品殉道而死。
再比如,巫神山的二品们为了靠拢大道契机,适合日月行路的二品尽数陨落。
为道而死,对二品来说很好理解,甚至可以说是二品们仅有的几个死因之一。
可李启这也太奇怪了。
怎么会有人放弃道途,以保卫昊天为己任?仿佛那位最高实在,以及支撑万物的结构是软弱无助的。
甚至可以说,李启的这种态度,是一种对昊天的轻视。
昊天才不需要他的怜悯,不需要他‘高抬贵手’。
一个二品而已,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昊天,又能保护的了什么呢?昊天需要你保护吗?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李启到底得到了什么答案?
太岁不知道。
不过,他知道一个普适的答案。
人们有时候会选择迁移。
有的时候是迁移自己的住处,有的时候是迁移自己的工作,有的时候是迁移自己的思想。
这种被称之为‘变化’。
人的想法会产生变化,曾经的无神论者可能因为某件事变成虔诚的神祇信徒。
人的住处可能会产生变化,有时候会从一个地方搬家到另外一个地方。
人的工作也会产生变化,今天还在做这个工作,明天很有可能就去干另一个不相关的工作了。
那么,是为什么产生这种变化呢?
是什么使他们离开家园?
是什么使他们的想法产生变化?
是什么使他们主动离开所熟知的一切工作,到某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