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《星星知我心》
第11章 《星星知我心》 (第1/2页)弯弯为什么会透露这么多沈佳宜的隐私,原因很简单,靓坤付钱了。
弯弯会做这样的事,原因就更简单了,她很缺钱。
弯弯本姓王,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在家排行老三,上有两个姐姐,下有妹妹弟弟。天有不测风云,弯弯的爸爸身负抚养五个子女的重任,以卖水果维生,在一次意外车祸中被卡车撞到,不幸丧生,一下子,抚养五个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妈妈一人的肩上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在这个节骨眼上,妈妈又患上了癌症,所剩时日无多。无奈之下,妈妈求助于媒体,将姐弟五人分别送人收养。
收养弯弯的,是一位“退出江湖”的“酒国之花”周爱娜。
歌手韩宝仪曾经唱过的一首歌《舞女泪》,算是对这个职业的高度总结:
多少人为了生活历尽了悲欢离合
多少人为了生活流尽血泪,心酸像谁诉
啊~~~有谁能够了解作舞女的悲哀
暗暗流着眼泪也要对人笑嘻嘻
啊~~~来来来来跳舞,脚步开始摇动
不管他人是谁,人生是一场梦
脱离了纸醉金迷、逢场作戏的生活,早就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周秀娜,决定收养一个孩子,过回良家妇女的生活。
可是,真的回得去吗?
很快,因为自己不接地气的想法,周秀娜就把自己职业生涯积攒下来的身家都赔光了,还欠了一屁股的债,被债主、法院逼着还钱。
当初周爱娜收养弯弯时,置办的高房大屋、钢琴、玩具等等,都慢慢地从弯弯的生活中消失了。
取而代之的,是老旧逼仄的公寓。
周爱娜的生意也从一开始的时尚餐厅,变成了快餐店。
弯弯的娱乐活动,也从跟着周爱娜参加应酬,变成了窝在家里画画或者到店里帮忙。
平时,弯弯的零花钱很少或者几乎没有,放学回家的路上吃零食也是沈佳宜请客占多数。
所以,弯弯很缺钱。
在付给弯弯一些钱之后,靓坤很顺利地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情报。
……
在靓坤的“火力全开”之下,沈佳宜很快就丢掉了班级第一乃至年级第一的“宝座”。
沈佳宜自己都“泥菩萨过江——自身难保”了,当然也就没时间去监督柯腾,更不用说什么划重点、出试卷。
柯腾也不是没事可做。
放学后,靓坤带着狗仔孩、周以文,和柯腾、胖子阿和、曹国胜留在学校操场上打篮球,3vs.3斗牛。
篮球打累了,靓坤就开始一对一教学,教柯腾格斗,教曹国胜篮球技术。
和打败过自己的人一起玩,甚至向对方学习。柯腾认为这并不是耻辱。
柯腾的说法是:“我先跟你学会了你的绝招。总有一天,我要打败你。”
渐渐地,柯腾、胖子阿和、曹国胜三个人和阿伯、白猴渐行渐远。
虽然没有达到“割席”的地步,但是见面之后的笑容里有那么一丝尴尬。
……
不上补习班的时候,沈佳宜放学后会留在教室学习到差不多的时间再回家。
等沈佳宜穿过操场的时候,就是一群人回家的时候,走在沈佳宜身边的,总是靓坤。
其他满心嫉妒的男生,会用搞怪的表情和语气说:“你们在谈恋爱哦!”
喘气如牛的呼兰曾经说过这么一个小段子:“小学的时候,男孩子喜欢一个女孩子,他就传女孩子和另外一个男孩子的绯闻,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。(传绯闻的男孩子)你图啥呢?”
亚洲舞王尼古拉斯·赵四的亲家刘能说过:“大人干不出来这事!”
……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又是一年。
在1976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,同时也是元宵节。
在弯弯的掩护下,沈佳宜和靓坤两个人开始了一整天的游玩。
前清时的台湾元宵还大抵和中原节日习俗相彷佛,但到了胡建伟修《澎湖纪略》时(1759年),已可看出台湾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:各庙中张灯,男女出游,谓之看灯。庙中扎有花卉人物,男妇有求嗣者,在神前祈杯,求得花一枝或“亚公仔”一个,回家供奉,如添丁,到明年元宵时,另做新鲜花卉、人物以酬谢焉。
是夜,男女出游,以窃得物件为吉兆。未字之女,必偷他人的葱菜。谚云:偷得葱,嫁好公;偷得菜,嫁好婿。未配之男,窃取他家墙头老古石。谚云:偷老古,得好妇。又妇人窃得别人喂猪盆,被人咒骂,则为生男之兆,周年吉庆云。
元宵夜的偷俗,在铃木清一郎的《台湾旧惯婚葬祭年中行事》(1934年)中都还有相同的习俗。只不过据铃木的记载,所偷拔的菜不拿回家,必须放置原处。欲求子的妇女则偷拔人家的竹篱以为吉兆,因“竹篱”谐音台语的“得儿”。
另一种元宵乞子的习俗则是“贯灯脚”,据说欲求子的妇女从灯下穿过就可望生男孩。
正月十五还有“听香”的风俗。听香的方法是,先在神前烧香掷筊。请示过出行的方向后,于途中窃听他人谈话,再根据所听的容,向神前掷筊占卜今年的吉凶。
许多寺庙,也在元宵节举行“乞龟”的活动,以作为庆祝。所谓“乞龟”,就是由庙方准备由糯米或面粉制成乌龟摆在庙前。元宵节当天可由信徒掷筊乞回,让家人“吃平安”。乞得面龟的人家,明年元宵必须还给庙方一个更大的面龟。于是,面龟每年愈作愈大,甚至有重达数百台斤的。至于前年乞龟后,到今年尚未还愿的,庙方都会将他们的姓名公布在墙上,俗话说『龟爬上壁』。当事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戏谑的对象。
相对于“乞龟”,客家人还有在元宵节“赛新丁粄(粿)”的风俗。每年元宵节,角头内新添丁的人家都制作相当数量的新丁粄分赠每户人家。另外,再做一个巨大的粄放在庙前的广场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