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大儒蔡邕
第77章 大儒蔡邕 (第1/2页)与曹操分别,回到府中,未央召来黄忠,命黄忠立刻出城,回到老虎寨,问问吴匡禁军之中有没有值得信任的。
为保证禁军相信他,未央还让黄忠问吴匡要一件信物。
吴匡之前是禁军首领,出逃时只带走一小部分禁军。
剩下的禁军都被董卓收编,想来,里面还有与吴匡交好之人。
接下来就是曹操刺董,之后开启联军讨董副本,未央也要谋划如何逃出京师。
他是说过要杀董卓,可没说什么时候杀。
现在是不可能的,代价太大,一旦操作不慎,把自己小命丢在洛阳可划不来。
未央身为玩家,被杀虽然能复活,但黄忠、张辽等人与他的关系重新回到冰点。
身上的官职也会消失。
没有绝对把握保障自己安全情况下,未央绝不会对董卓动手。
次日,未央上朝议事。
未央站在前排,与前面的董卓很近。
一见董卓,他心中一惊。
现在的董卓比之前胖了好几圈,嘴唇略微发白,整个人显得十分虚弱。
之前董卓身体也胖,但整个人精神气十足。
看来,董卓这是被皇宫中的宫女掏空了身体呀。
新上任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战战兢兢,朝中一切事物均由董卓处理,百官哪里敢有反对意见,董卓说什么他们一律同意。
富老板和不少投靠董卓的玩家也买了官职,跟着一起上朝。
朝中政事很快处理完,董卓看向百官,
“老夫要请诸位辛苦一趟,随老夫去迎接一人!”
“是!”百官恭敬从命。
董卓大步出了大殿,吕布一直跟在其身侧。
“臣等告退!”
百官对皇位上的刘协行了一礼,连忙转身跟上董卓。
生怕跑的慢了,被董卓怀疑。
未央回头后,与后面曹操对视一眼,径直离开。
走到一名官员跟前,未央询问道:“这位大人,可知是何人竟能劳烦相国亲迎?”
那官员本来低着头前行,听见声音,抬头看见未央,冷哼一声拂袖离开。
未央嗤笑一声,暗道:这么硬的骨头,之前怎么没见你站出来。
现在未央的名声已经彻底臭了,甚至比董卓还臭。
董卓有兵在手,想杀谁就杀谁,对此,众人敢怒不敢言。
之前有人在背后骂未央,被他听见。
骂人的本以为自己要九族消消乐了,谁知道什么事没有。
之后骂未央的人就更多了,京都凡是对董卓有恨的,都将矛头对准未央。
现在的未央,可以说是彻底成了董卓背锅的。
不过也不全是骂他的,这不,旁边就有两名官员小跑过来,为他答疑解惑,
“骠骑将军,听闻相国这是去迎接大儒蔡邕。”
未央看向二人,“蔡邕?”
“正是!”
其中一人道:“骠骑将军可能听说过,这蔡邕蔡伯喈可是大汉有名的大儒。”
“相国执掌朝政后,求贤若渴,立刻派人去请蔡伯喈入朝辅政。”
请?这个字用的好啊。
杀人魔王去请人,说出去谁信。
蔡邕字伯喈,与卢植一样为汉末大儒。
他有二女,其中一女便是著名才女蔡琰。
未央疑惑道:“蔡伯喈之前也是朝中官员,后面为何辞官离京?”
另一人抢先回答道:“将军有所不知,先帝曾问百官,天下多灾,是何原由,百官不答。”
“先帝知蔡大儒经学功底深厚,向他询问治国之策。”
“蔡伯喈上书先帝,妇人、宦官干预政事,并一口气弹劾当时的太尉张颢、屯骑校尉盖升、长水校尉赵玹等多位高官贪赃枉法。”
“可惜,蔡大儒的上书被当时的十常侍曹节看见。”
“十常侍联合蔡大儒弹劾的官员一同诋毁蔡大儒。”
“众人派人写信诬告蔡大儒,先帝听信谗言,将蔡大儒下狱。”
“后中常侍吕强知道蔡大儒无辜,向先帝求情。”
“先帝想起蔡大儒的上书,免去蔡大儒死罪,将他全家流放。”
“十常侍后面屡次派人刺杀蔡大儒,为了避难,蔡大儒逃命江海,远走吴会之地,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。”
“多谢告知!”
未央道谢,心中不免感慨,朝中尽是奸佞,四方皆是吸血鬼,也难怪张角起义,数日之间,响应之人便有数百万。
即便身为汉家儿,未央也不得不说,一个王朝烂透了就特么该亡。
洛阳城门外,董卓站在最前面,后面是吕布,隔了一段距离是百官公卿。
前面,西凉铁骑两侧列阵,中间一条路。
原本这里有不少玩家,西凉铁骑出来后,大肆杀戮。
地面上,还有不少玩家死亡爆出的装备。
众人等了许久,才见远处乌泱泱一大群人影。
不多时,马蹄声震天、尘土翻飞。
“父亲,蔡邕带到!”
牛辅飞马前来,翻身下马,身后跟着李傕、郭汜二将。
董卓挥挥手,大笑道:“你们辛苦了,先下去休息!”
“是!”
三将上马,将兵马带走。
牛辅的军队离开后,前方的空地上只剩一队马车,约莫有十余辆。
为首马车上下来一五六十岁身穿素衣、须发半白老者。
看见此人,董卓一路小跑过去,边跑边大叫道:
“伯喈兄,你能来辅佐卓,卓三生有幸啊!”
百官见董卓跑过去,连忙跟上。
蔡邕扶了扶老腰,拱手道:“一把老骨头,承蒙相国看得起。”
董卓一把扶住蔡邕,大笑,“走走走,伯喈一路舟车劳顿,老夫要亲自为伯喈兄接风洗尘!”
马车上前,董卓与蔡邕共乘一辆马车入城。
一入城,董卓一口一个伯喈兄叫的亲切,嗓门还很大,与当日跟未央进城情景差不多。
其中深意,不言而喻。
路两旁,依旧有不少百姓。
当众百姓知道与董卓同乘一辆车的是蔡邕后,看向蔡邕的目光皆崇拜不已,与当日看未央的眼神完全不同。
蔡邕世间大儒,名声本来就好。
做官时又屡次进献治国良策,可惜皇帝昏庸,虽偶尔听从,可只要十常侍从中作梗,之后蔡邕便被陷害。
不止是蔡邕,汉灵帝在位时,不少忠臣进言,他也都听从,但是要十常侍一插嘴,忠臣立刻成奸臣。
能保住小命,就算你幸运。
所以即便是蔡邕这种人投靠董卓,也不会影响蔡邕的声望,百姓自然脑补出一个老头子被董贼胁迫,不得已出仕的剧情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