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唐天将军 > 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将,改城

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将,改城

第三百三十八章 换将,改城 (第2/2页)

贾崇瓘的屠城建议,说得没有脑子。
  
  与此同时,安西的赵崇玼、毕思琛、程千里等主将,非常害怕。
  
  高仙芝带安西军干过这种事情,以至于在贾崇瓘说出这番话后,本能地认同。
  
  如果李瑄在贾崇瓘话落后,直接询问他们,他们说不定会点头应是。
  
  好在李瑄没直接问他们,让他们躲过一劫。
  
  就像李瑄的反问,为什么怛罗斯城的石国守军会负隅顽抗?
  
  面对数万唐军围城,正常情况河中诸国没有这种与城池共存亡的魄力!
  
  所有人心里清楚,是安西军屠柘枝城,使怛罗斯城有玉石俱焚的意志。
  
  贾崇瓘是边令诚的人,虽然众将对其没有好感。
  
  但他们都感觉到一种新的意志降临到他们都头上。
  
  大唐的天水王,西域的天将军。
  
  这种份量,再桀骜不驯的士卒,也不敢哗变反抗。
  
  安西任何一军队,李瑄带着亲卫都能把他们冲了。
  
  更何况,安西的经略军、长城军,都以李瑄马首是瞻!
  
  死道友不死贫道,贾崇瓘当了出头鸟,程千里、毕思琛等不敢为他求情。
  
  能说上话的封常清,支持李瑄的决定。
  
  高仙芝屠柘枝城,是大唐经略西域以来最失败的行为。
  
  大唐想要经略河中,安抚河中诸族,为第一要务。
  
  拿下要屠城的贾崇瓘,使河中诸国明白李瑄和高仙芝不同。
  
  为了河中诸国,敢在关键时刻罢免主将。
  
  事实证明,李瑄的行为是对的,河中诸国敢动的稀里哗啦。
  
  这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,有天将之威,也有天人之心。
  
  这比大食好一万倍。
  
  他们回去以后,一定要在国中宣扬天将军。
  
  信仰已经紊乱的国家心想,与其信仰大食教,还不如信仰真的天将军。
  
  在他们看来,天将军的武力,和神灵也没什么区别。
  
  “末将知错,请李帅饶恕!”
  
  贾崇瓘不敢直视李瑄,想请罪认错,心中后悔极了。
  
  “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我令已出,不可更改!等战后我会向圣人禀告!”
  
  李瑄态度强硬,没接受贾崇瓘的认错。
  
  他说出去的话,从来不会朝令夕改。
  
  “李帅,末将请戴罪立功。”
  
  贾崇瓘还是不甘心。
  
  “叉出去……”
  
  李瑄不耐烦,下令将贾崇瓘带出大帐。
  
  李瑄亲卫上前,在所有人目光的注视下,贾崇瓘被拖出大帐。
  
  他没有反抗,李瑄心如铁。
  
  如今,贾崇瓘只能去俱兰城求见边令诚,希望边令诚能为他说清。
  
  “卫将军,你就暂代于阗镇守使的职位吧!”
  
  大帐内一阵安静后,李瑄看向卫伯玉。
  
  卫伯玉年仅三十岁,面方正而威武不凡。
  
  他本是河东安邑人,天生膂力,自幼习艺。
  
  在开元末到天宝初的这段时间,由于边塞诗在大唐广泛流传,西域的神秘和风俗人情,吸引众多有志者。
  
  在这个阶段,无数有志汉儿踏上西行之路。
  
  马璘、卫伯玉、郝廷玉、李嗣业、薛错等等,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  
  更有一批文人,成为僚属,走上献策建功之路。
  
  历史上的刘单、岑参、段秀实等等都在安西扬名,但因为李瑄的出现,先入李瑄帐下。
  
  卫伯玉天宝中杖剑之安西后,屡立战功,官至衙将。
  
  在碎叶水之战后,李瑄提拔他为于阗镇守副使。
  
  现于阗军有两名镇守副使,卫伯玉和浑瑊。
  
  浑瑊年轻,从安西军尚短,所以李瑄选择提拔卫伯玉。
  
  “末将拜谢李帅。”
  
  卫伯玉激动,立刻起身拜谢。
  
  他本来只是安西众多衙将中的一个,自李瑄任安西主帅以后,短短三个月间,他先是跨越为副使,再成为正使,成为统帅一军的主将。
  
  他和李瑄没有交情,也没有送礼什么的,只不过是在碎叶水之战表现突出而已。
  
  这让卫伯玉对李瑄感激涕零,想要以死报效。
  
  他不善言辞,没有什么客套话,决定在战场上让李帅看到他的忠诚。
  
  将领们也佩服李瑄的高风亮节,没有提拔自己的亲信浑瑊,反而提拔卫伯玉。
  
  “大都护,我宁远国愿意为先锋,选勇士,克怛罗斯城!”
  
  拔汗那的大将军达出列向李瑄一拜,请命道。
  
  达出列相当于拔汗那的兵马大元帅。
  
  他自称宁远国,表达对大唐的亲近和独特。
  
  因为宁远国是大唐在天宝三载的时候赐予的国号。
  
  不过河中和拔汗那的百姓,依旧称自己为拔汗那。
  
  他们的语言如此,叫自己宁远国就显得太别扭了。
  
  拔汗那与大食的仇恨由来已久,三十年前,大食人进入拔汗那,拔汗那王阿了达用计对付大食人不成,兵败被大食人所杀。
  
  开元二十七年,拔汗那王阿悉烂达汗派兵帮助大唐平定突骑施,被封为奉化王。
  
  在这之前,白衣大食派遣总督到拔汗那,想控制拔汗那,扼制丝绸之路的关键,但未能如愿。
  
  从此以后,拔汗那彻底倒向大唐,属于河中对大唐最忠诚国度。
  
  大唐还将和义公主嫁给拔汗那王,以表两国之亲。
  
  “勇气可嘉!拔汗那士卒,进攻南面,我派遣五百强弩手掩护你们攻城!”
  
  李瑄赞扬达出列一句。
  
  “大都护,我曹国也愿意选勇士,为您拿下怛罗斯城。”
  
  曹国的将领也请命道。
  
  随即,安国、康国等粟特诸国,争先请求出战。
  
  平时河中诸国很少主动请缨,现如今他们被天将军的魅力所感染。
  
  连吐火罗诸国也抹不开面子,请求李瑄给他们一个机会。
  
  “粟特诸国进攻北面,吐火罗诸国进攻西面。我会派弓弩手掩护你们!”
  
  李瑄见此很开心。
  
  有河中诸国出马吸引火力,能牵制大部分石国守军。
  
  “遵命!”
  
  诸国将领领命。
  
  他们仗着自己人多势众,哪怕石国死拼也不怕,因为石国兵卒太少。
  
  “至于东面城墙,就由瀚海军进攻,攻城者俱披铁甲!”
  
  李瑄向瀚海军使李添吩咐道。
  
  “末将遵命!”
  
  李添领命道。
  
  李添是一名老将,已年过六旬,虽鬓发皆白,但依旧老当益壮。
  
  他和李瑄曾一起天山狩猎,见证李瑄无双箭术,从那一刻起,就对李瑄心悦诚服。
  
  瀚海军是万人大军,其间铁甲众多,他一定不辜负李帅信任。
  
  “攻上怛罗斯城后,手执利刃者,不论男女老弱,皆杀无赦。但如若违抗军令,奸淫掳掠,斩!”
  
  在攻城之前,李瑄强调军令。
  
  怛罗斯城上帮助士兵守城的老弱妇孺,仇恨唐军。
  
  只要他们不投降,大唐联军以保卫自己为主。
  
  “末将谨记!”
  
  众将领哪怕不参加此次战斗,也会警告军中。
  
  特别是安西四镇的将领,不能再如之前一样肆意妄为。
  
  “咚!咚!咚!”
  
  震天鼓声敲响,沉闷有威慑。
  
  怛罗斯城上的石国守军,个个警惕,局促不安。
  
  从任何一个方向,都能看到密集无尽的唐军兵马,心中怎么会不发怵呢?
  
  但他们别无选择!
  
  如果不反抗,柘枝城的流血,就是他们的结局。
  
  即便是天将军的承诺,他们也不会相信。
  
  石国大将令士兵将雷石滚木准备好,只要唐军攻城,就往下面猛砸。
  
  他们准备有足够的雷石滚木,一定能重创唐军。
  
  唐军将攻城梯组装好后,四面攻城阵营,在强弩的掩护下,向怛罗斯城逼近。
  
  强弩在攻城的时候,能瞄准城墙上的敌人,避免误杀自家的攻城人员。
  
  而唐军的弓箭手多为抛射,等士兵靠上攻城梯,就不能乱发。
  
  “噗嗤!”
  
  “噗嗤!”
  
  弓箭手虽未造成多大的死伤,但强弩的伤害是致命的。
  
  怛罗斯城上的女墙低矮,不能有效阻碍唐军的强弩。
  
  拔汗那、粟特诸国、吐火罗诸国在三面攀登的时候,虽然皆被雷石滚木砸下。
  
  但石国士卒太少的问题显现,他们在抬雷石滚木的时候,没有能力应对唐军的强弩手。
  
  以至于诸军强弩手越靠越近,最终在三十步外射击城墙上的石国人。
  
  每一轮的弩箭,都能带走数十名是石国人。
  
  有的石国人还没将雷石滚木举起,就因为中箭,自己砸中自己。
  
  诸国士卒趁此机会,摸到女墙。甚至陆陆续续,爬上城墙……
  
  瀚海军进攻的东面城墙更显快速。
  
  李瑄亲自执强弓,在一百二十步外,射死露头的石国大将。
  
  他和军中神射手、强弩手全力掩护瀚海军铁甲。
  
  不到两丈的城墙,唐军重甲步兵没挨几轮雷石滚木,就有一名队头完成先登。
  
  更多的铁甲步兵登上城墙,对没有铠甲的石国人进行攻击。
  
  石国人拼死抵抗,没有任何意义。
  
  他们无法砍透唐军的盔甲,几乎不能对精锐的唐军造成死伤。
  
  唐军一路将石国人驱赶至城下,又策应其他三面城墙。
  
  士兵们下城楼堵截的同时,四门尽开。
  
  更多的唐军涌入怛罗斯城,宣告着城破。
  
  意志总能被消磨干净。
  
  前前后后,大唐斩杀近前石国人后,终于让石国人投降。
  
  以为大唐会屠城,石国人已经束手就缚。
  
  但大唐并没有屠城,只是没收铁器,监管怛罗斯城。
  
  这一刻,石国人才知道,天将军招降的话是真的,使他们白白死伤上千人。
  
  三日后,李瑄改怛罗斯城为西原城。
  
  这是一座为汉人准备的城池!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快穿女配:病娇反派他又苏又撩人 新婚夜,她被豪门继承人劈腿热搜了 善男信女 开局顶级预判,我是第三球王 诸天:从莽荒纪开始,做永恒主角 我的模拟长生路 霍爷,夫人又去天桥摆摊了 我家娘子是剑神 最强穿梭万界系统 裙下臣